第一節(jié) 藺草制品的定義
藺草,俗稱石草、席草,草莖圓滑細長,粗細均勻,壁薄芯疏,軟硬適度,纖維長,富有彈性,抗拉性好,色澤鮮艷,清香濃郁。是極佳的天然綠色植物纖維之一。(可行性 研究 報告)
第二節(jié) 藺草制品的發(fā)展歷程
產地分布藺草原產于日本,后來被引進種植于大陸福建一帶,現(xiàn)主要集中于江蘇省蘇州車坊鎮(zhèn)、浙江寧波市、安徽省等地。藺草的生長與土地氣候有著密切的關系,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潤多雨,對藺草的生長有很大的作用,這里的藺草細而且長,質感較硬且具韌性。
藺草分為咸水草與淡水草,咸水草生長于靠海一帶,通稱咸草或燈心草,品質較粗硬用來編織粗席外,昔日雜貨店與市場商販常用來困綁貨物用,過去臺北北投地區(qū)生長較多,在日據(jù)時代,北投藺草和溫泉一樣有名。淡水草是用來編織帽、席的原料,栽植于水田中,一年可收獲二、三期,以往生長于大安溪下游兩岸沼澤地區(qū)較多。
功用療效極佳的天然綠色植物纖維之一,因此宜于編織,使用藺草編織的各類產品具有通氣、吸濕、清涼的作用,特別是藺草莖具有調節(jié)干濕的功能。夏季能保持適度的干燥,使人的皮膚感觸異常舒適,冬季保溫性能良好,因此藺草編織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日常用品,也是一種獨特的室內時尚裝飾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雖然現(xiàn)在各式各樣的塑料、化纖、竹子等編織品,花色繁多,但是藺草編織品的眾多特性和優(yōu)點是其他產品無法所替代的。日本人喜用藺草編織品作為室內裝飾和睡眠。據(jù)說有調節(jié)空氣,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日本是使用藺草編織品最多的國家,至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回歸自然熱的掀起,用天然,綠色的藺草作為原料的編織品,必將引起人們的更加關注和青睞。
五六十年代,在塑膠尼龍繩未普及之前,用藺草編制成草袋很普遍,當時家庭主婦買菜大多使用草袋,而小販綁青菜、魚肉也都用藺草,連端午節(jié)綁粽子都非用藺草不可;此外,藺草具柔軟富彈性,不易褪色,且具有吸濕、脫臭、防蟲與散發(fā)的自然草香等特性,使藺草很適合被利用在草席與草帽、榻榻米等制作。過去臺灣很多地區(qū)靠藺草編織改善了農家的生計,進而帶動地方發(fā)達,苗栗縣苑里鎮(zhèn)與臺中縣大甲鎮(zhèn)便是過去生產藺草帽席的重鎮(zhèn),苑里鎮(zhèn)農會也設立有藺草文物館」,肩負起承先啟後,發(fā)揚藺草文化的重責大任。
除濕吸汗根據(jù)藺草切片 分析 ,發(fā)現(xiàn)其呈半開狀,草中有氣孔,吸水量為普通水草的2-3倍,所以具有除濕、吸汗之功效;收割藺草脫臭殺菌藺草能破壞病原菌生長所需的潮濕環(huán)境,進而達到除臭的效果;清涼舒適藺草草質柔軟細滑,炎夏時使用,有助睡眠;藝術美觀藺草紡織艱辛,具有欣賞價值。
第三節(jié) 藺草制品的制作工藝
制作程序首先是干燥。在加工成成品前,藺草先要經過烘干處理(一種是日曬法,也就是用天然的陽光將剛收割的藺草曬干,這是比較傳統(tǒng)的藺草烘干法,它的特點是曬干后留有天然氣味,但是會失去原有的綠色呈現(xiàn)黃色,而且人工成本高,時間較長,需時2天完成;還有就是機械烘干法,它的優(yōu)點是速度快,可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一次烘干成型,而且能保留藺草的天然氣味與本色,一般機器烘干需要4小時完成。)
其二是染色。將藺草染色后進行編織,可以編出各種紋理,染色的藺草大多是質量較差的藺草,優(yōu)質的藺草一般不做染色處理,以保持它原有的色澤。
其三是編織。當前的編織技術,可做出多種品種,主要有密經、提花等。
其四是噴色。在編織好的半成品席面上,做進一步工藝上的處理,噴色會在其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使藺草更有光澤。
最后是縫制。將各種圖案采用刺繡、印花等方法縫制于半成品草席、坐墊等周邊,并用精美的布料加以修飾。
相關制品藺草居家用品主要有:枕頭套、床席、坐墊、地墊、枕席、榻榻米等,另外,藺草制品也被當做一種獨特的室內時尚裝飾品。由于藺草制品種類豐富,價格適中,很受人們喜愛。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jù)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