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原材料生產情況調查
一、產品原材料生產規(guī)模調查
2003-2008年我國鋼材產量統(tǒng)計
單位:萬噸
年份 | 產量 | 增幅 |
2003年 | 24082 | 25.31% |
2004年 | 29738 | 23.49% |
2005年 | 37117 | 24.81% |
2006年 | 46685 | 25.78% |
2007年 | 55000 | 17.81% |
2008年 | 58100 | 5.64% |
二、產品生產區(qū)域結構調查
2008年鋼材產量區(qū)域分布圖
2008年鋼材產量省份分布排名表
序號 地區(qū) 百分比
序號 | 地區(qū) | 百分比 |
1 | 河北省 | 18.14% |
2 | 江蘇省 | 12.46% |
3 | 山東省 | 8.76% |
4 | 遼寧省 | 8.54% |
5 | 上海 | 0.46% |
6 | 小計 | 48.35% |
三、產品原材料生產規(guī)模預測
2009年-2011年鋼材產量及增幅預測表
單位:萬噸
年份 | 產量 | 增幅 |
2009年 | 53241 | 3.96% |
2010年 | 57798 | 8.56% |
2011年 | 63781 | 10.35% |
第二節(jié) 產品原材料價格走勢調查
一、產品原材料歷年價格調查
2000-2008年全球鋼材價格指數
2007年國內鋼材價格指數走勢
2008年1-10月國內鋼材價格指數走勢
二、產品原材料走勢預測
基本經濟面的低迷將繼續(xù)限制打壓鋼材的消費與需求,鋼材消費的整體經濟環(huán)境仍然趨弱,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目前鋼市并不具備持續(xù)反彈向上的動力和強度,其基礎仍需繼續(xù)夯實。
目前國內鋼市的“階段性走穩(wěn)”,可能由于一方面前期鋼廠的限產、減產行動對國內鋼材供需關系的平衡改善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也與國家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市場信心有所恢復,貿易商和下游用戶擺脫觀望的心態(tài),在已陸續(xù)消化前期庫存的基礎上進行試探性的采購有關。
就政策面而言,國家陸續(xù)出臺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和方案,對國內鋼市而言屬于長期利好,但政策效果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中短期而言,近期市場中流傳的國家鋼材儲備計劃對“階段性的行情”可能產生強心劑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在目前的原料價格下,“階段性好轉”的行情已近使得鋼廠采購現貨原料生產變的有利可圖,鋼廠復產的情況正在增多。眾多媒體關于鋼廠復產的報道與我們從市場了解的情況基本一致。在目前下需求仍未好轉的情況下,鋼廠產能的近一步釋放將使得目前已有所改善的供需關系再次承壓與失衡。同時,復產將可能拉動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推動鋼材生產成本的提高。
三、產品原材料走勢對企業(yè)影響
1、短期影響
原材料鋼鐵價格的上漲,短期來說會使汽車油泵公司的生產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盈利能力降低。一批實力不很雄厚的企業(yè)將面對很大壓力,尤其把重心會放在減少成本、擴大生產上,可能會忽略產品質量的控制。
2、長期影響
原材料價格上漲,長期來說,會使 行業(yè) 盈利能力降低,使得部分不具盈利能力的公司被市場競爭淘汰,加速 行業(yè) 整合。迫使公司調整公司戰(zhàn)略,優(yōu)化企業(yè)結構,內部消化分攤原材料成本上漲給公司帶來的壓力。
3、產品原材料成本敏感度
對于汽車油泵的主要原材料鋼鐵,其成本敏感度還是相當高的。我國國內市場供求關系是影響鋼鐵市場的關鍵因素,2009年整體市場前景仍不容樂觀,危機重壓下的鋼鐵業(yè),面臨著諸多變數,使得鋼鐵產品價格不斷反復。這將對汽車油泵的利潤造成直接影響。
鋼材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一類產品,下游企業(yè)與鋼鐵企業(yè)簽訂的購貨合同通常保證供應量,價格則隨行就市,換言之,汽車油泵 行業(yè) 對上游的鋼鐵 行業(yè) 的議價能力低,通常被動的承受鋼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第三節(jié) 產品原材料對應策略
針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低成本、低廢品率是抗御原材料漲價和市場競爭的重點。原材料的漲價主要是市場因素決定的,是不以企業(yè)的意志而轉移的,能不能抗得住這次漲價,就得看各個企業(yè)的“內功”,市場成熟的企業(yè)多采用減產的方法來增加用鋼的庫存,從而降低其采購價格。
國內汽車油泵生產企業(yè)目前處于搶占市場的階段,可以通過加大產能,產生規(guī)模效應,然后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成本,抵消鋼材漲價的負面影響,使生產成本的上升幅度降為零。另外,汽車油泵廠家可以與鋼材廠家簽訂長期的購銷協(xié)議,這樣可以穩(wěn)定鋼材市場回避風險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企業(yè)可以在逐步和鋼鐵企業(yè)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謀求在經濟發(fā)展上的雙贏。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