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國際經濟環(huán)境
2012的春季來得特別早,而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凜冽寒意卻并沒有因為春天的到來而退去。歐債危機、日本海嘯、中東變局等一系列事件使得本已動蕩不定的國際經濟形勢在繼2011年之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加深,國際市場需求依然不足,歐美兩大經濟體復蘇困難,中國外貿出口發(fā)展面對的國內國外環(huán)境更趨復雜,不確定、不穩(wěn)定的因素增加。
1、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并沒有放緩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經濟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國際上很多經濟學家對經濟全球化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經濟全球化的鏈條由于經濟危機而斷裂,有人說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放緩了。
從投資貿易的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并沒有放緩,基本趨勢也沒有改變,但是世界范圍內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進程確實遭遇放緩,甚至停滯。多哈談判陷入僵局便是典型的例子。
2、美日歐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
2011年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放緩,以美歐日為代表的發(fā)達經濟體增速低于預期。2012年全球經濟籠罩在巨大不確定的陰影下。雖然近幾年來,受到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失業(yè)率高企等問題的困擾,美國經濟復蘇的疲態(tài)盡顯,但是作為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在2012年美國經濟的表現(xiàn)如何仍然引人關注。
3、2012年美國經濟會繼續(xù)緩慢復蘇
2012年美國經濟會繼續(xù)緩慢復蘇,不會繼續(xù)衰退。第一,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國消費者信貸一直處于正數(shù);第二,美國房價在回升,有利于銀行回收房貸;第三,美國工業(yè)生產繼續(xù)擴張;第四,美國刺激性財政政策有了新的空間;第五,美國寬松貨幣政策會持續(xù)一段時間。
美國制造業(yè)連續(xù)27、8個月擴張。從2011年11月開始,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PMI),新訂單指數(shù)和生產指數(shù)基本上都達到50%以上,庫存指數(shù)有所上升。雖然長期以來美國失業(yè)率一直維持在9%以上,但是從11月份開始,則在8%以下。
不過,美國復蘇幅度不會大,失業(yè)率還是比較高,大宗商品價格仍處在高位,通貨膨脹因素在上升。加上居民實際收入的增長幅度在下降,投資者信心不足。
制約美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因素是債務問題沒解決。目前美國沒有償還的債務總額達到50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只有15萬億美元,是其GDP的三倍還多。同時美國國會在去年否決了奧巴馬的預算平衡方案,那就意味著美國政府每花1美元,其中35每分是靠借貸,寅吃卯糧,今年經濟增長能不能還清積累下來巨額債務就是一個大問題。
4、歐債問題能否得到控制呈兩種不同觀點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飽受歐債問題困擾。歐債問題能否得到控制、緩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歐洲債務會愈演愈烈,更大規(guī)模的危機還在后面,還有一種預期,今年歐洲狀況總體會逐漸趨緩,歐債問題在一年內不會出大問題。
對此,后一種情況可能性更大,今天看到的債務危機只是歷史長河中債務危機之中的一次。在過去的210年間,全世界總共出現(xiàn)250多次債務違約,最嚴重的不是今天,英國曾經幾十年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300%,法國、德國、美國都出現(xiàn)過債務超過100%,甚至接近200%的情況。
債務問題根本原因在于貨幣一體化進程已經十年,財政一體化沒有跟上,在歐元區(qū)確立之前,讓歐洲國家將貨幣主權交出去,在政治上是不現(xiàn)實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場債務危機是期待已久的危機。
歐洲最頂層的精英非常清楚,推動財政一體化,貨幣一體化是必然的方向。如果歐洲一體化進程垮掉了,歐洲在全球治理上的聲音會大打折扣。歐洲的債務問題,如果要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定性的話,在未來的一年,70%歐債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關鍵是能否在政治上達成一致。
但是,從長期來看,歐債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南歐國家競爭力弱于北歐國家,葡萄牙貿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到去年年底是10%,希臘是9.9%,西班牙是5.4%,意大利是4%以上。南歐國家加入了歐元區(qū)以后,由于統(tǒng)一匯率,沒有辦法通過貶值提高競爭力,促進出口。這類結構問題不是通過政治意愿能解決的,歐債的問題長期來看是經濟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
5、國際資本流動問題或許成為一個不確定因素
2011年8月份以后,國際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撤出,向歐美等發(fā)達經濟體回流。對此,有專家認為,資本流動問題或許將成為影響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一個不確定因素。
四方面原因:第一,危機后全球金融體系調整,出臺了巴塞爾Ⅲ,要求各銀行,特別是那些在全球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的銀行要增加核心資本。初步名單有25家,其中18家在歐美,帶來這些銀行從其他地區(qū)撤回資金;第二,與歐債危機相關。2011年G20戛納會議前,歐洲首腦決定減少希臘債務,這件事情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地區(qū)銀行的資金回撤。一些外資合作伙伴之所以會在中國銀 行業(yè) 情況很好的情況下撤資基本是因為所在地的需要;第三,與美國經濟以及債務問題有關。從去年的8月份開始,美國金融市場出現(xiàn)劇烈變化,其不同期限政府債券,收益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長期收益率上升,短期收益率略有下降。此外,歐洲日本都有不同的問題,對國際上流動資金的吸引力增加;第四,最近出現(xiàn)的地緣政治風險。尤其是中東地區(qū),一旦發(fā)生問題,國際資金將快速向歐美等地方轉移,在兩伊戰(zhàn)爭時期就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
短期資金市場上,資金流向發(fā)達經濟體的情況可能會持續(xù)到整個2012年。如果沒有看到有關指標發(fā)生實質性改變的話,受最大的影響是其他相對弱的經濟體,比如印度,就已經出現(xiàn)貨幣大幅度貶值,但是,客觀上卻對印度出口有好處。對中國的影響相對比較短暫,但是中國還是應該密切關注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情況。
6、新興經濟體GDP總量正在趕超發(fā)達經濟體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
雖然全球經濟受發(fā)達經濟體表現(xiàn)欠佳的影響仍存在下行風險,但是也要看到一些積極的因素。新興經濟體正在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
7、新興經濟體發(fā)展中存三方面問題
未來應該給予新興經濟體足夠的關注。在不遠的未來新興市場經濟將在經濟整體體量上超越發(fā)達經濟體。
過去一百多年間,發(fā)達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一直超過80%,直到過去的二三十年開始逐漸發(fā)生變化?,F(xiàn)在世界GDP70%仍然是發(fā)達國家,但是正在向60%對40%比例邁進。雖然目前全球GDP,美國仍然超過20%,G7仍然是50%。“但是,過去幾年中,由于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新興市場經濟雖然也減速,但是新興經濟體超越發(fā)達經濟的速度加快,比如現(xiàn)在中國GDP占世界接近10%。可以預見20年內,新興經濟體及發(fā)展中國家的GDP總額會超過發(fā)達國家。
不過,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中也存在三方面問題:第一,新興經濟體中的流動性大量增加,通貨膨脹率遠高于發(fā)達國家。國際金融市場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券利率低于發(fā)達國家,特別是低于一些歐洲國家。這些國家政府財務紀律松弛,正在形成泡沫。
第二,為了保增長,新興國家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卻錯過了做結構性調整的機會。相比而言,發(fā)達國家反而正在進行調整,美國失業(yè)率上升也可以被看做是結構調整的一種跡象。而發(fā)展中國家還是依賴出口、原材料出口,調整卻放慢了。
第三,新興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市場化趨勢有所倒退,政府干預增大。整體來講,2012年世界經濟自由度有所下降,特別是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
這三個因素與其他因素疊加在一起,出現(xiàn)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資金由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回流,導致這些發(fā)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風險在增強,不能排除一種比較糟糕的情況,在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金融危機有可能蔓延到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進而導致整個世界經濟陷入困境。
8、未來應該特別關注俄羅斯的動向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
2011年年末,經過18年的談判,作為曾經被稱為“世界上最后一個還沒加入WTO的主要經濟體”俄羅斯,最終加入了世貿組織。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俄羅斯問題專家王俊文認為,未來應該特別關注俄羅斯的動向。
近年來,俄羅斯市場處于逐漸開放、轉軌之中。因此,更加開放的俄羅斯面臨著新的機遇。“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初尚無規(guī)則制定權的情況下,加速海參崴自貿區(qū)建設或將是俄羅斯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俄羅斯經濟的開放有賴于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開發(fā),符合俄羅斯整個的經濟戰(zhàn)略。同時,俄羅斯方面也表達了加大對中國出口的意愿。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開放市場的總體思路已非常明確,也將對中國產生影響。
2011年10月28日,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在莫斯科發(fā)表了歐亞經濟一體化宣言,簽署了《歐亞經濟委員會條約》、《歐亞經濟委員會章程》,標志著三國一體化從過去的關稅同盟進入到經濟新階段,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最終目標是建立統(tǒng)一的政治、經濟、軍事、海關等的歐亞經濟聯(lián)盟,實現(xiàn)勞動力、商品、服務、資金的自由流動。該經濟聯(lián)盟有可能在2015年以前建成,如果條件成熟,也可能會提前。三國建立經濟一體化也將達成了一致意見。這標志著蘇聯(lián)解體后,這一地區(qū)第一次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機構。
第二節(jié) 國內宏觀經濟環(huán)境
一、GDP增長 分析
2005年-2011年我國GDP增長變化圖
單位:億元
二、投資、消費、進出口 分析
1、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增速比1-11月回落0.7個百分點,扣除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6.1%(以下除特別標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從環(huán)比看,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降0.14%。
2、社會消費品市場情況
2012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5%。其中,城市上漲4.5%,農村上漲4.6%;食品價格上漲10.5%,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5.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huán)比上漲1.5%。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
3、進出口 分析
2011年全年,全國進出口總值為36420.6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0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4.6億美元,增長24.9%。12月當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3329.2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出口1747.2億美元,增長13.4%;進口1582.0億美元,增長11.8%。
三、 行業(yè) 與宏觀經濟周期相關性 分析
活性炭纖維有機廢氣吸附回收設備屬于環(huán)保設備,受經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受到金融危機和經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有機廢氣治理 行業(yè) 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由于有機廢氣污染的一些重點 行業(yè) 主要涉及到出口加工 行業(yè) (造船、集裝箱等),而這些 行業(yè)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因此污染治理企業(yè)在2008年下半年均受到了較大影響,很大一部分治理合同被取消或推遲,整個下半年的業(yè)績有所下滑。
行業(yè) 與宏觀經濟周期性密切相關,十二五期間,國內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預計整個 行業(yè) 保持穩(wěn)中有升趨勢。
第三節(jié) 產業(yè)政策 分析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廢氣治理設備的制造標準和產品技術要求,如《環(huán)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系列標準《工業(yè)有機廢氣催化凈化裝置》(HJ/T 389-2007)、《工業(yè)廢氣吸附凈化裝置》(HJ/T 386-2007)、《工業(yè)廢氣吸收凈化裝置》(HJ/T 387-2007)等。各省市也正在制定和醞釀地方綜合排放標準(如福建省、廣東省、深圳市等)。在“十一五”期間正在大量的安排制定相關 行業(yè) 的綜合排放標準(如橡膠、皮革、人造革、電子、半導體、噴涂等 行業(yè) )和治理工程技術規(guī)范。我國將形成一套嚴格的技術標準體系,對有機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
以顆粒活性炭、活性炭纖維和分子篩為吸附劑的有機廢氣吸附凈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日本、美國和西歐等對吸附工藝、吸附材料、吸附設備和吸附工程控制等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同時一些大公司也制定了自己的企業(yè)標準,以對工藝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工程技術措施進行規(guī)范。
我國在2007年底發(fā)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 行業(yè) 標準《環(huán)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 工業(yè)廢氣吸附凈化裝置》(HJ/T 386-2007),籠統(tǒng)地對工業(yè)廢氣吸附凈化裝置的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和檢驗規(guī)則進行了規(guī)定,其中只是涉及到吸附凈化單元,而對于吸附劑的脫附再生方法、溶劑的回收方法、系統(tǒng)控制措施、吸附劑的選擇與要求等方面未予規(guī)定或規(guī)定不全,對系統(tǒng)安全措施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在吸附對象中沒有劃分有機廢氣和無機廢氣,實際上二者的吸附過程存在巨大的差別。在吸附設備中也沒有劃分固定床、移動床和流化床,實際上不同的吸附設備的設計、型式、控制措施、安全措施以及對吸附劑的要求也存在巨大的差異。
第四節(jié) 產品所屬 行業(yè) 概況
一、 行業(yè) 相關定義及分類
活性炭纖維吸附廢氣凈化裝置是利用活性炭纖維對有機溶劑的強吸附性而開發(fā)的。它采用吸附濃縮-解吸再生-溶劑分離回收的工藝流程而設計的由并聯(lián)的兩個或三個活性炭纖維吸附器組成,適合于很多 行業(yè) 的有機廢氣凈化治理。
二、 行業(yè) 基本屬性
國民經濟 行業(yè) 分類(GB/T4754-2011)中將活性炭纖維有機廢氣吸附回收設備歸類為“環(huán)境保護專用設備制造”代碼為“3591”,指環(huán)境污染防治、廢舊物品加工,以及工業(yè)材料回收專用設備的制造。
三、 行業(yè) 發(fā)展歷程
我國的工業(yè)VOCs排放治理工作雖然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我國成功研發(fā)了催化燃燒裝置,并在一些 行業(yè) 中進行了應用,該裝置目前已成為我國VOCs(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治理的主要技術之一。
80年代末,我國引進了活性碳纖維吸附回收裝置,隨后進行了消化吸收,同時國內研發(fā)了以顆?;钚蕴繛槲讲牧系挠袡C溶劑吸附回收裝置,1989年我國第一臺活性炭纖維有機廢氣吸附回收裝置研制成功。目前吸附回收技術已在一些 行業(yè) 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90年代初,我國自行研發(fā)出蜂窩狀活性炭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集成裝置,由于技術簡單易行、運行費用低,在低濃度、大風量有機廢氣的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顆粒活性炭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集成裝置和活性碳纖維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集成裝置,成為目前我國VOCs治理的主要技術。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