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定義、性能及應用特點
手術縫合線是一種用于傷口縫合、組織結扎和固定的無菌線??p合線是一種消毒長絲,用來把兩塊生物組織連起來直到它們長好,或者是把一塊組織和一個假肢連起來??p合線可以是單絲,可以是多股絲,也可以是紡絲或者是無紡布結構。對它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人體組織要能夠接受它。手術縫合線,屬于醫(yī)用器材技術。屬國際Ⅱ、Ⅲ類醫(yī)療器械。
醫(yī)用縫合線的性能要求:
(1)線的強度較高,不受體液的影響而變形,在傷口愈合前力學性能沒有大的變化。
(2)纖維的柔韌性良好,勾結強度高,縫合時通過人體組織容易,結扎時操作方便,作結后持結性良好。
(3)生物相容性良好,組織反應小,不影響人體組織的生長。
(4)對于吸收性縫合線,在組織修復后應完全被吸收,不在人體內留下異物。
(5)產品質量穩(wěn)定可靠,能夠長期保存,容易消毒而不變性。
(6)沒有毒性、過敏性、電解性、膿毒性、致癌性和毛細管現(xiàn)象。
醫(yī)用縫合線的分類:
縫合線種類很多,包括吸收性和非吸收性縫合線。許多普通的天然和合成的紡織用纖維已被成功地用作醫(yī)用不吸收縫合線,目前已開發(fā)出的不吸收縫合線種類有棉、蠶絲、麻、聚酞胺、聚醋、聚丙烯及金屬縫合線。
可吸收縫合線有腸衣、骨膠原、甲殼質、聚乙交醋、乙交醋和丙交醋的共聚物、聚對二氧雜環(huán)乙酮縫合線。
第二節(jié) 發(fā)展歷程
人類使用材料來縫合傷口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醫(yī)用縫合線是常見的生物相容紡織品,廣泛應用于各類外科手術中,用以縫合傷口,聯(lián)結組織和結扎血管。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已用棉纖維、馬鬃來縫合傷口,中國古代的史書中也早有用麻纖維作縫合線的紀錄。隨著高聚物及其纖維的發(fā)展,醫(yī)用縫合線的品種也越來越多。
羊腸線是最早使用的生物吸收性縫合線,由羊腸粘膜和牛腸粘膜內的膠原加工而成。但這種縫合線柔韌性欠佳,組織反應大,在消化液或感染環(huán)境中抗張強力很快降低甚至斷裂,因而逐步被新型的生物吸收性縫合線所替代。
膠原縫合線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開發(fā)的產品,它以高等動物骨膠原為原料制成,膠原純度比羊腸線高,組織反應小,可通過調節(jié)分子交聯(lián)程度來調整體內吸收速度。
聚乙交醋也稱聚乙醇酸、聚經(jīng)基乙酸,英文縮寫為PGA。這種縫合線是繼羊腸線之后應用早和最廣的一個品種,它屬于合成纖維,1970年美國開始商品化,商品名稱為特克松。
甲殼素可吸收縫合線的
研究
始于20世紀70年代,普遍采用濕法紡絲。日本尤尼吉卡公司擁有多項專利和產品。
上一篇:中國皮革制品制行業(yè)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
下一篇:直螺紋鋼筋連接套筒產品概述及行業(yè)上、下游產業(yè)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