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技術發(fā)展現狀
綠豆粉絲的生產原理都是通過提取綠豆中的淀粉,經過打糊、攪拌等步驟做成粉團,然后用人工或者機械擠壓的方法做成絲狀,通過煮熟、冷卻、晾干、包裝后,形成目前在市場上所見到的綠豆粉絲產品。
綠豆粉絲生產工藝經過我國人民幾百年的傳承和摸索,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整個 行業(yè) 粉絲生產工藝還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式生產方法,浸泡豆類、薯類等原材料用瓷盆、陶缸、木桶等容器;磨碎原料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磨盤,以牲畜或者人工為動力;漏粉采用鉆眼的葫蘆瓢或者竹瓢等工具,通過人工擠壓將粉團加工成絲狀并煮熟;晾曬場地一般選擇屋外空曠的場地,依靠日照、風力自然曬干。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內食品加工設備生產技術水平發(fā)展迅猛,部分廠家結合綠豆粉絲生產工藝特點,通過引進和定做設備,自行設計和組裝了綠豆粉絲自動化生產線,使粉絲生產實現了由傳統(tǒng)技藝向先進工藝設備的深刻變革。浸泡原材料、分離提取綠豆淀粉等工序使用容器都改成以食品級不銹鋼材料制作;磨碎、漏粉通過機械化方式完成,建造專用的冷庫冷凍粉絲以去除其中水分;逐步引進室內蒸汽烘干設備,放棄傳統(tǒng)效率較低的室外晾曬方法。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企業(yè)的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綠豆粉絲 行業(yè) 的健康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產品工藝特點或流程
1、綠豆粉絲制作一般流程
綠豆粉絲細滑強韌、光高透明,為粉絲中佳品,倍受人們青睞。其制作方法是:
1)銼粉:將含水量約為40%的粉團,用帶孔的金屬銼板銼成顆粒大小均勻的碎粉。
2)打糊:將和面量12%的糊粉,加入35~40℃的溫水1.5~2.0千克,使碎粉吸水發(fā)糍,再用光潔的木棒進行攪拌,同時從缸邊徐徐加入約70℃水,并用木棒急速攪拌,再加沸水9~10千克。使淀粉糊化,糊體透明、均勻,用手指可拉成細絲。
3)攪面:取適量碎粉20~25千克,分幾次加入面缸。用雙手將面糊上掏,并把碎粉壓下,一直和到不見生粉為止。
4)揣面:揣面時雙手握拳,左右上下交替地揣入面團中,使粘性漸增,硬性漸減,此時面團的溫度應始終維持在40℃以上。
5)漏絲:從面缸中捧出一塊面團,放入漏瓢中并用手輕輕拍打面團,使其漏成粉條。待粉條粗細一致時,將瓢迅速移到水鍋的上方,對準鍋心。瓢底與水面的距離決定了粉絲的粗細,一般50厘米為宜。漏粉時鍋中的水溫須維持在95~97℃。當漏瓢中的面團漏到1/3時,應及時添加面團。
6)拉鍋:用長竹筷將鍋中上浮的粉絲,依次拉到裝有冷水的拉鍋盆中,再順手引入裝有冷水的理粉缸中。
7)理粉:將粉缸中的水粉絲清理成束,圍繞成圈,然后穿上竹竿,掛在木架上,把水粉絲理直整平,掛約2小時,待粉絲內部完全冷卻以后,再從架上取下,泡入清水缸中漂浸過夜,第二天取出晾干。
8)晾曬:水粉絲取出后在微風、弱光下晾曬2~3天,待水分含量降至16%時,便可進行整理包裝。切忌在烈日下曝曬或嚴寒冰凍。
2、酸漿法和水魔法提煉淀粉對比
粉絲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食品,是一種淀粉凝膠產品,它經過淀粉糊化、成型、凝沉、干燥而制成。我國生產粉絲主要以豆類淀粉為主,其中綠豆淀粉是公認的制作粉絲的最好原料。故此,豆類淀粉的理化性質、流變特性等與食品品質的關系 研究 早已受到國內外科技工作者的重視。酸漿法生產綠豆淀粉,在我國雖有悠久的歷史,用該法生產出的綠豆淀粉非常適合做粉絲,而水磨法生產的綠豆淀粉做出的粉絲質量不如前者。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