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定義及應用特點
一、產品定義
編程器通過與電腦連接可以對存儲器、單片機、GAL器件進行讀寫,并通過電腦編輯軟件可以對原芯片中的程序(未加密)進行編輯修改,然后重新寫入芯片內,又被稱為燒錄器。這里提到的芯片包括電腦主板的BIOS芯片和移動電話的部分存儲芯片以及其它常用的單片機芯片。
二、應用特點
編程器在功能上可分專用編程器和通用編程器。
專用型編程器價格最低,適用芯片種類較少,適合以某一種或者某一類專用芯片編程的需要,例如僅僅需要對PIC系列編程。
全功能通用型一般能夠涵蓋幾乎(不是全部)所有當前需要編程的芯片,由于設計麻煩,成本較高,限制了銷量,最終售價極高,適合需要對很多種芯片進行編程的情況。
像比如:ISD1700編程器,他針對的是ISD1700全系統(tǒng)語音芯片,ISD1700編程器又可以分為多片編程器和單片拷貝機,還有如:PM50編程器,PM60編程器,ISD3340編程器。
第二節(jié) 編程燒錄器 行業(yè) 發(fā)展歷程
編程燒錄器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歷史事件:
1981年,發(fā)明中國第一代EPROM編程器,投入市場后成為當時中國名牌。
竺延風在一汽研制出測量通用編程器、高轉速殼電模擬轉換器、低溫非金屬紅外測量技術等多項高新項目。
1986年7月5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遼寧無線電二廠和大連組合機床 研究 所與聯邦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大連犁行拼可編程序控制器和編程器”的許可證和專有技術轉讓合同簽字儀式。
1991年3月由上海水工機械廠防制并裝在南市電廠11號爐上,系統(tǒng)中有部分零件是引進國外,如電控設備的編程器、流化床、音差料位器、塑料管等。
可編程控制器實驗系統(tǒng)的開發(fā)情況和過程我校控制實驗室從1991年開始,相繼購進可編程控制器主機和編程器19臺,由于沒有配套設備和實驗裝置,只能開出幾個基本的指令實驗,而且在實驗中學生要做很多實驗內容以外的工作,如:接電源線、眾多輸入輸出端子的引線等,限制了可編程控制器的開發(fā)和設備的利用率,設備投資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影響了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在系統(tǒng)可編程大規(guī)模集成邏輯器件ispLSI是美國Lattice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新一代高密度可編程邏輯器件,不需編程器,可直接對目標系統(tǒng)反復編程,能夠大大縮短產品的開發(fā)周期。
2001年9月,八一二廠核電燃料元件組件組裝車間的俄羅斯焊機編程器突然亂閃。
2007年8月BPM首次推出的Flashstream技術,自發(fā)行以來,已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對于內存的支持空間,Flashstream在2008年底達到32Gb。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