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定義、性能及應用特點
1、定義
橄欖油在地中海沿岸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西方被譽為“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原因就在于其極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調用途??晒┦秤玫母邫n橄欖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欖鮮果通過物理冷壓榨工藝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狀態(tài)的形式供人類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它原產地中海沿岸諸國。人類對它的栽培歷史已有數(shù)千年之久。有人統(tǒng)計,《圣經》中,“油橄欖”——即“Olive”出現(xiàn)的頻數(shù)超過200次。
油橄欖在世界上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著名的樹種,在植物分類學上油橄欖(OleaEuropaeaL.)劃歸木犀科(Oleaceae),木犀(Olea),常綠小喬木。地中海沿岸具有油橄欖生長所需的最適宜的土壤和氣溫、日照、空氣濕度以及降水量等氣候條件。除地中海沿岸外,其它地區(qū)只能在適生區(qū)零星種植。油橄欖是長壽之樹,栽種4~5年后開始結果,盛果期可長達50年到100年,果實為核果,外形很像我國的棗。每年的3至6月,是油橄欖樹開花坐果的時間,7至10月果實開始發(fā)育并且成熟,果實從綠色,過渡到紅色,紫色,最后變黑。11月是果實的采摘季節(jié)。油橄欖果的物理特性和果肉的化學成分由于不同的品種、成熟度、地理環(huán)境、土壤質地以及種植方式而有所不同。例如,產于希臘克里特島的橄欖油就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而擁有最好的品質。
橄欖油分初榨橄欖油(特級初榨橄欖油、初榨橄欖油、普通初榨橄欖油)、橄欖果渣油(橄欖果渣油原油、精練橄欖果渣油、橄欖果渣油),除以上的分類外,特級初榨橄欖油又有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和歐盟原產地保護認證(PDO)特級初榨橄欖油,目前中國市場上還有一種叫純橄欖油(PureOliveOil),這種橄欖油是將精煉橄欖油和一定含量的特級初榨橄欖油進行混合。國際上通常將橄欖油劃分成以上類別,而沒有其它名稱。
2、特性
呈深綠色,富含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尤其是ALA(AlphaLinolenicAcid)。適合用來制作軟膏、栓劑、浸泡油等。適用:風濕癥狀、護發(fā),及化妝用品;能鎮(zhèn)靜、護發(fā)。對發(fā)炎、粉剌的皮膚有幫助。因有強烈的氣味使得它對有強烈氣味的精油較有用。在傳統(tǒng)上,過去常用來制造減肥的油。
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可被皮膚吸收,滋潤營養(yǎng)膚質,使皮膚光澤細膩而富有彈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肌膚新陳代謝,有助于減肥,減少皺紋,延緩衰老。
有優(yōu)良的滲透性,含極高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加速治療皮膚損傷和濕疹,適合干性,老化的皮膚。橄欖油以榨取的方法獲取油脂,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食用(指食用級的橄欖油)對心臟病有良好的功效,對陽光曬傷有緩和的功能??捎糜跍p肥、老化及曬傷的處理。
橄欖油有著非凡的美容功效。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維生素,極易被皮膚吸收,清爽自然,絕無油膩感,是純天然的美容佳品,被稱為“可以吃的護膚品”,尤其在防止秋冬皮膚干燥、皮膚瘙癢、祛除眼角皺紋、光潔皮膚、光亮秀發(fā)方面,效果顯著,是極佳的保養(yǎng)用品。
傳說中,古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每天清晨都用橄欖油擦遍全身,她那嬌嫩的肌膚、烏黑的靚發(fā),不但令世人艷羨,而且征服了盛氣凌人的凱撒大帝。當代那些赫赫有名的明星們能夠擁有健美的身材和年輕的容貌也得益于橄欖油的滋養(yǎng)。橄欖油具有護膚駐顏的功效是不爭的事實。
第二節(jié) 發(fā)展歷程
在希臘,傳說橄欖是由女神雅典娜創(chuàng)造的,只有處女和貞潔的人才能靠近橄欖樹林。對喜好美食的人來說,橄欖是珍貴稀有的恩物。
最早有古時貿易船的航行日志對橄欖油的記載,他們通過海上貿易,把橄欖油從地中海地區(qū)帶到世界各地。橄欖油作為一種奢侈品被引進到希臘。希臘人不僅用它來煮食,也用來美容,并作為清香的燈油來使用。
羅馬帝國文明擴張時期—橄欖樹的種植擴至整個南歐,實際上,橄欖油是如此的重要,羅馬帝國的南部疆域都是圍繞橄欖油的產區(qū)來劃分的。羅馬帝國衰落之后,橄欖園的種植大都遭到荒廢,幾百年中就只剩下托斯卡納區(qū)中少數(shù)山頂上茂密的橄欖樹林。
約在公元前1000年,橄欖種植又在意大利興起,托斯卡納(Tuscany)成為最具盛名的橄欖種植區(qū),其間也頒布了一些嚴格的關于監(jiān)管橄欖種植和橄欖油商業(yè)活動的法令,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400年,意大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橄欖油幾乎遍及每張餐臺,1600年左右,由于新稅制的頒布,橄欖油的生產緩慢下來,但仍然隨著世界文明的傳播繼續(xù)得以擴張。
1700年代,圣芳濟會的傳教士把第一棵橄欖樹帶到了美洲新大陸。百年以后,由于意大利,希臘移民對橄欖油的渴求,大批橄欖油從歐洲被運到美國,并以它獨特的品質和風味隨及被美國人所接受。
20世紀末期,美國科學家發(fā)表了有關"地中海式飲食"營養(yǎng)方面的文章,指出該種飲食可以幫助人類減少健康方面的問題。
地中海式飲食以食用新鮮蔬菜、時令性水果、谷類、魚類、肉類、橄欖油為主, 研究 證明,地中海地區(qū)的食物不僅美味可口,更是健康飲食的精明首選。
我國真正引種和成功種植和榨取橄欖油,已經40多年的歷史,早在1963年,周恩來總理到阿爾巴尼亞訪問時詳細了解了油橄欖的一些情況后,決定在我國引種油橄欖。1964年3月3日,周總理在云南省昆明市??诹謭鲇H手栽下了這批樹苗中的第一株油橄欖樹。從此,中國的油橄欖浸透著周總理的關心和愛護,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fā)芽。
武都區(qū)引種油橄欖始于1975年,時任甘肅省委書記的宋平親自倡導在隴南進行引種試驗栽培油橄欖,先后從武漢、南京、漢中等地引進30多個油橄欖品種6萬多株苗木,分別在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流域沿岸海拔700-1300米范圍內的20多個鄉(xiāng)鎮(zhèn)進行試驗栽培。1988年,正在陜西漢中考察油橄欖的中國林科院徐緯英、鄧明全等專家教授意外發(fā)現(xiàn)了武都生產的油橄欖果實在漢中榨油,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專程趕到武都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發(fā)現(xiàn)在國內好多地方表現(xiàn)不佳的油橄欖卻在武都長勢良好,果實累累。由此,他們組織專家多次深入隴南實地考察論證,確定武都白龍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川壩河谷區(qū)及半山地帶為全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qū)。專家們認為,隴南市白龍江、西漢水、白水江流域低山河谷區(qū)屬于北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境內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yōu)越,適生區(qū)的氣候、土壤要素與地中海沿岸十分相似。1989年,在中央、省、市特別是宋平的熱情關懷下,受到國家計委、國家農發(fā)委、國家林業(yè)局的重視和列項扶持,并被國家列為全國三大油橄欖生產基地之一。加快油橄欖產業(yè)的開發(fā)步伐,力爭把武都建成全國最大的油橄欖生產基地,實現(xiàn)產業(yè)化,成為武都壯大地方財源,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經過林科專家們的努力付出我們中國也自己培育出了多種地中海國家沒有的品種。引進的品種中有些單株產量甚至超過原產地。
國家質檢總局于2005年第176號按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也特別保護了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是目前全國最大油橄欖基地。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jù)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