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產品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
冷凝器的型式按冷卻方式可把冷凝器分為三大類:空氣冷卻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空氣與水聯(lián)合冷卻式冷凝器。
1、空氣冷卻式冷凝器
這類冷凝器簡稱為風冷式冷凝器,制冷劑放出的熱量由空氣帶走,制冷劑在管內冷凝。由于空氣的對流傳熱系數(shù)很低,故在盤管外側通常加肋片以增加空氣側的傳熱面積。這種冷凝器的傳熱系數(shù)比較小,冷凝溫度較高,使冷凝壓力升高,制冷機效率降低??諝饫鋮s式冷凝器的最大優(yōu)點是不需冷卻水,因此特別適用于缺水地區(qū)或者供水困難的場合。
2、水冷式冷凝器
用水作為冷卻介質,使高溫高壓的氣態(tài)制冷劑冷凝的設備,稱為水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溫度較風冷式冷凝器低,這對壓縮機的制冷能力和運行的經濟性都比較有利,目前在國內工業(yè)制冷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水冷式冷凝器中使用的冷卻水,可以一次流過,也可以循環(huán)使用。由于水資源短缺,目前普遍采用循環(huán)水的形式。使用循環(huán)水時,需設有冷卻水塔等裝置,使離開冷凝器的水得到冷卻降溫,以便重復循環(huán)使用。常用的水冷式冷凝器有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立式殼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等型式。
3、空氣與水聯(lián)合冷卻式冷凝器
1)淋水式冷凝器
冷卻水通過配水槽流到換熱管組上,以水膜的形式往下流,水蒸發(fā)帶走熱量,即水以顯熱和潛熱的方式起到冷卻作用。但由于水膜外的空氣,并不是在風機作用下以較高的速度流過,影響了水的蒸發(fā),傳熱的效果較差。由于傳熱管之間需保持較大的距離使空氣暢通,故這種冷凝器占地面積大,金屬耗量大,目前生產和使用較少。
2)蒸發(fā)式冷凝器
蒸發(fā)式冷凝器是以蒸發(fā)冷凝和顯熱交換為基礎,溫度不同的兩股流體(空氣和水)混合時便放出蒸發(fā)潛熱,引起較熱流體(水)發(fā)生冷卻,這種冷卻效應是借一部分液體變成汽態(tài)因而放出蒸發(fā)潛熱來實現(xiàn)。
蒸發(fā)式冷凝器是從涼水塔改進而來的,其操作原理和涼水塔基本相同,但相對于涼水塔,由于它省去冷卻水在冷凝器中顯熱傳遞階段,使冷凝溫度更接近空氣的濕球溫度,其冷凝溫度可比冷卻塔/水冷式冷凝器系統(tǒng)低3~5℃,這可大大降低壓縮機的功耗,其循環(huán)水用量減少,只有涼水塔的三分之一左右。
蒸發(fā)式冷凝器主要由換熱器、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鼓風機三部分組成,其中傳熱部分的換熱器是一個蛇形管組,裝在一個立式箱體內,箱體的底部為水盤。水盤內保持一定的水位(用浮球閥控制)。冷卻水用循環(huán)水泵壓送到冷凝器管的上方,經噴嘴噴淋到蛇形管組上面,當壓縮機排出的過熱蒸汽進入冷凝盤管內時,冷卻循環(huán)水連續(xù)不斷的噴淋在盤管外側,沿冷凝器管的外表面成膜層下流,水膜從冷凝管壁吸取制冷劑的熱量后,部分水蒸發(fā)為水蒸汽,被鼓風機抽吸的快速流動的空氣帶走,這樣就有效的利用水的蒸發(fā)潛熱,以較少的水達到盤管內氣體冷卻冷凝的目的。水受熱后一部分變成蒸汽,其余的水沿蛇形管表面流下,在下降過程中,被高速氣流吹托滯緩下降或被打碎形成更小水滴,漂飛上揚,有較多時間將熱量傳與氣流帶走。所以足夠的配風量和冷卻水量,分布均勻的水膜等對提高冷凝效果很重要。流下的水匯集于水盤內,經水泵再送至噴嘴循環(huán)使用??諝獾淖饔弥饕菍⒗淠鞴芡饧せ乃羝麕ё?,而當空氣的溫度低于水溫時,它還可以起一定的冷卻作用,空氣自下而上從水膜表面吹過時,除把水蒸汽帶走外,還夾帶一部分小水滴。為了減少水的吹散損失,在箱體的上部裝有擋水板。
4、汽車空調用冷凝器
汽車空調冷凝器屬于風冷式冷凝器,其冷凝效果的好壞與冷凝器本身的散熱能力及通風效果有關,它受外界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較大,例如當夏季室外溫度比較高時,就需要較大的換熱面積才能滿足冷卻要求,但是由于受汽車空間尺寸的限制,車用冷凝器的迎風面積往往不能做得足夠大,因而需要采用傳熱效率較高的結構形式,為此國內外相關學者對現(xiàn)有的管片式、管帶式和平行流式汽車空調冷凝器的性能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平行流式冷凝器的傳熱系數(shù)要比管帶式的高20%~40%,重量比管帶式的輕30%~50%,制冷劑側的阻力損失約比管帶式的低70%~80%,因此多元式平行流冷凝器就以其傳熱系數(shù)高、壓力損失小、結構緊湊、質量輕的優(yōu)點,成為目前最有發(fā)展前途的汽車空調冷凝器形式。
目前,有關汽車空調平行流冷凝器的 研究 已較為成熟,《汽車空調平行流式冷凝器熱力性能計算機輔助 分析 》建立了多元平行流冷凝器的分布參數(shù)模型,編制了穩(wěn)態(tài)分布參數(shù)模型仿真程序,著重對管路流程安排、翅片布置進行了 研究 探討,并利用試驗結果對比進行了驗證,得出制冷劑流程分配的最佳比值以及翅片高度和間距的最佳值,以期在不需很大改動的前提下,為汽車空調平行流冷凝器的性能改良提供理論參考?!镀叫辛魇嚼淠鞯臒崃π阅?研究 》闡述了扁管微通道形狀和扁管微通道孔數(shù)對多元平行流冷凝器的換熱性能和壓力損失的影響,指出在相同扁管寬度的情況下,多孔三角形微通道的換熱性能低于多孔矩形微通道,壓力損失大于矩形微通道,但是其耐壓性能優(yōu)于多孔矩形微通道,因此平行流冷凝器通常使用多孔矩形微通道,只有在較高的冷凝壓力的工質中才使用多孔三角形微通道;該文獻還指出平行流冷凝器的換熱性能隨扁管微通道孔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而壓力損失隨微通道孔數(shù)增加的幅度很小,因此在加工工藝允許的范圍內,應盡可能采用較多的微通道孔數(shù)。
第二節(jié) 產品工藝特點或流程
空調冷凝器的加工工藝
第三節(jié) 國內外技術未來發(fā)展趨勢 分析
1、國內外仍在積極進行強化傳熱元件的 研究 ,無論是水冷或風冷,高效傳熱元件是開發(fā)高效冷凝器的技術關鍵。近10多年來針對冷凝器的換熱規(guī)律,已不是純粹去增加傳熱面積或增大流速去提高其傳熱效能.而是從傳熱、傳質及流體力學以及深入 研究 傳熱介質的物性去設計符合這種傳熱規(guī)律的傳熱元件。從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取得了很高的效益,并已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應用,新的要求不斷反饋出來,另方面隨著基礎 研究 的不斷深入.相信強化傳熱元件的技術進展將會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2、對國內外公認的已趨成熟的CFC替代工質.如R134a,R123,R152a,正在抓緊傳熱特性方面的 研究 。除性能 研究 外,針對新的替代工質的物性重新設計、選擇井研制新的高效傳熱面,并對其傳熱性能及機理進行 研究 ,作為CFC替代的預前開發(fā)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
3、在壓縮式氟里昂制冷系統(tǒng)中,潤滑油始終伴隨著冷劑在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在冷凝器中,由于潤滑油存在會令工質側的舞動阻力增加,工質熱物性改變,冷凝傳熱效能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針對強化傳熱目的而設計的微細加工的傳熱元件的傳熱規(guī)律正在深入 研究 。
4、由于計算機已進一步應用于制冷空調 行業(yè) ,其冷凝器的計算機模擬、計算機輔助制造等新的應用也會大大加速其 研究 和技術開發(fā)的發(fā)展。
而汽車空調冷凝器主要朝著平行流式結構方向發(fā)展,并在此結構的基礎上,改進其與儲液干燥器、過冷器等部件的匹配。過冷式冷凝器把制冷劑的貯液干燥器及其出口流經的過冷器,跟其上游的平行流冷凝器三者做成一體,成為所謂的過冷式冷凝器。這樣不僅可以減小設備的質量和外形尺寸,而且可以確保節(jié)流結構前的制冷劑過冷度而提高制冷循環(huán)效率,還可以隨著貯液干燥器內容積的減小而減小制冷劑的充注量。
其整體結構的設計趨勢:一是單箱結構,合格便宜,風道短,零部件少,易于組裝。由于沒有多箱間的分界面限制,換熱器芯子的位置更加靈活自由,泄漏少,不易漏水,更容易以單元方式供貨,但對于橫斷面的設計,難以設計出相應的模具,維修換熱器芯子較困難。二是三箱結構,便于售后市場維修,其優(yōu)缺點和單箱的正好相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jù)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