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信息檢索:
農業(yè)政策 | 新聞 | 圖片 | 下載 | 專題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項目研究 > 內容

燃料油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分析(項目報告)

網址:www.ablewa.com 來源:資金申請報告范文發(fā)布時間:2018-09-13 12:22:54

第一節(jié) 我國燃料油生產 分析

一、歷年來生產統(tǒng)計


歷年我國燃料油供需狀況    單位:萬噸

二、2007年生產統(tǒng)計



2007年1-10月燃料油產量統(tǒng)計      單位:噸

三、我國煉油 行業(yè) 總體市場規(guī)模

我國煉油工業(yè)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技術發(fā)展起來的。50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穩(wěn)步提高煉油能力的同時,重點發(fā)展深度加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產品質量、更新工藝裝備、推廣先進控制技術,積極開展“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作,煉油綜合技術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到1997年底,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己達227Mt/a,居世界第四位;原油加工能力在5.00Mt/a以上的大型煉廠已有23座,最大的達9.50Mt/a;催化裂化裝置能力達76.00Mt/a,催化重整裝置能力13.00Mt/a,加氫裂化裝置能力達11.10Mt/a,焦化裝置能力16.00Mt/a,加氫精制裝置能力19.00Mt/a,潤滑油生產能力3.60Mt/a,基本上可以滿足加工國產原油和部分進口原油的需要。1997年我國實際加工原油153.73Mt,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86.35Mt。除此之外,還生產溶劑油、石蠟、液化石油氣、石油瀝青、石油焦和燃料油等多種石油產品,除為調劑市場品種需求變化而進口少量油品外,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有些產品出口。

目前我國煉油裝置利用率不到70%,因此原油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另一方面,我國輕質油品平均收率只有60%左右,重油產率高達24%,商品重油達18.9%,與發(fā)達國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國石油產品檔次較低,油品質量和規(guī)格都難以適應日趨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我國汽油烯烴含量和含硫量都比較高,1997年我國90號以上汽油只占車用汽油的77%,70號汽油占23%(1998年己降至10%)。我國柴油安定性差,十六烷值低,含硫量高,柴油一級品以上的比例只占73%。柴汽比低,不能適應我國市場需求是突出問題,1997年生產柴汽比1.40,消費柴汽比是1.54,因此不得不進口大量柴油。我國潤滑油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三位,但產品檔次不高,缺少很高和超高粘度指數基礎油,添加劑平均加入量只有3.1%,缺少復合添加劑,中高檔潤滑油加劑量比發(fā)達國家多10%~20%,多級油比例只有9%,大路貨比例很大。我國道路瀝青標準低、質量差、品種不對路。1997年我國消耗道路瀝青約3200kt,國產2438kt,占總消耗量的76.2%,近四分之一依賴進口。在國產的2438kt道路瀝青中,重交通道路瀝青為465kt,僅占19.08%,絕大部分是低檔次的普通道路瀝青,只能用于鋪筑三級公路,1997年進口高等道路瀝青為760kt,1998年1-8月份進口400kt。

除此之外,目前我國煉油工業(yè)還存在能耗物耗高,加工損失大,勞動生產率低,經濟效益差等問題,難以適應今后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如果2000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多數煉油企業(yè)都難以與跨國石油公司競爭和抗衡,如不加大改革的力度,今后我國煉油工業(yè)就難以生存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我國燃料油進出口 分析


我國燃料油分國別進出口狀況     單位:萬噸

中國燃料油進出口數據統(tǒng)計

第三節(jié) 我國水上油品市場及油品水上運輸情況

一、我國水上油品市場 分析

我國遼闊水系培育了龐大的水上成品油及燃料油市場。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2年我國水上油料消費總量近1400萬噸,其中成品油需求量2120萬噸,燃料油約為580萬噸。業(yè)內人士預測,隨著我國海上航運和內河運輸規(guī)模逐年擴大,水上油料年需求總量還將以2%~3%的速度擴張。

從需求區(qū)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長江、黃河、珠江構成的長江三角洲(長江干線及其支流、京杭大運河)、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珠江三角洲(福建、廣東沿海)及東北松花江及嫩江等消費市場。浙江、江蘇、上孩湖北、廣東、福建、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區(qū)域消費量比較集中,約占水上消費總量80%。長江干線及支流水系市場年需求量約為300萬噸;長江三角洲全水域年需求量約為340萬噸,其中浙江舟山海上市場約為160萬噸;珠江三角洲全水域合計年需求量約為210萬噸,遼寧、黑龍江沿孩黃河三角洲、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水上市場約為230萬噸。

從自然水域劃分情況來看,中國石化集團轄區(qū)水域市場年需求約占全國總需求65%,而中國石化下屬銷售企業(yè)及聯(lián)營公司在其自有市場轄區(qū)內的市場銷售份額尚不足40%。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水上市場占有率僅為1/3和1/5。

供應現狀:逐水掘金的障礙

由于油品銷售利潤空間的存在,在衍生出若干專門從事水上油料銷售的企業(yè)主體的同時,許多個體工商戶也紛紛介入水上油料銷售。據浙江海事部門統(tǒng)計,浙江省境內從事水上經營的各種加油站(船)就有1070余座,其中社會單位或個人無證經營、船舶超年限"服役"、加之安全生產不合格等問題達總數近70%。這些發(fā)育不良的供應主體,有的肆意摻雜使假,有的欺行霸市,嚴重擾亂了水上供應秩序,也構成了兩大集團逐水掘金的巨大障礙。

1、經營行為監(jiān)管難

受許多水上加油船流動作業(yè)特點影響,導致政府職能部門在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形成事實上的"監(jiān)管難"局面。浙江、江蘇、福建等水上市場發(fā)育比較早的地區(qū),還出現了惡劣油霸壟斷市場的現象。

2、摻雜使假嚴重

上海船舶設計 研究 院機械師林豐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形成國內散裝船能夠適應各種非標等級柴油及燃料油的原因,是船舶配套廠家在設計燃油動力系統(tǒng)時,選擇的額定功率、電壓、機輪轉速范圍較寬,如船用雙頻制柴油發(fā)電機組的額定功率范圍是200~700千瓦。這就直接構成了水上市場油品摻雜使假現象泛濫的技術性根源,逐利者用燃料油勾兌柴油、非標油勾兌正品油損害消費者合法利益,使得常年依靠貨物運輸、旅客運輸、漁船作業(yè)的水上消費客戶苦不堪言。

另外,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南方沿孩廣西北海等地走私油料也對近孩內河市場水上供應產生較大影響。

歷史成因:需要撫平的傷痛

受水上作業(yè)存在交叉作業(yè)、跨省市區(qū)域消費、供應具有起伏性、兩大集團沒有專業(yè)水上銷售經驗、水上銷售綜合利潤偏低等因素影響,早些年,兩大集團各地銷售企業(yè)對介入水上市場缺乏積極性,形成了主渠道水上銷售體系"水上網點少、作業(yè)場所窄、加油設施破、經營質量差"等問題,這也成了兩大集團需要撫平的傷痛。

1、市場占有偏低

從市場占有情況來看,中國石化系統(tǒng)只有浙江公司水上市場占有率超出50%,較好的安徽公司也剛達40%,其他銷量較大單位如江蘇、福建、廣東、山東等公司,其水上市場占有份額都只在1/3~1/5左右,其他省市公司水上市場占有率則更為低下。水上銷量、占有率與市場主渠道地位極不相稱。網點數量偏少,據統(tǒng)計,中國石化下屬省市公司及聯(lián)營中長燃公司累計擁有730座水上加油站(船),僅為轄區(qū)市場內2800座水上加油站(船)總數的1/4強。水上市場擁有比例較高的浙江水上網點,其擁有比率也不足1/3.網點偏少,制約了中國石化水上銷量和市場控制力的整體提高。

2、單站規(guī)模偏小

許多省市公司水上加油站只局限于一船一站形式,很不利于"中國石化"品牌在水上市場快速傳播,與水上消費者不斷覺醒的質量意識格格不入。

3、硬件缺乏競爭力

許多省市區(qū)公司絕大多數水上加油躉船,不僅噸位較小,而且設備陳舊落后,不僅不能滿足泊位較大貨船加油需求,而且由于投資少年久失修,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4、專業(yè)管理水平低

長年疏于對水上業(yè)務的重視與 研究 ,習慣上用陸地加油站管理辦法去管理水上加油站,形成管理與實際上的脫節(jié),缺乏有效的水上加油站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

快速應對:逐水掘金之關鍵

有人估算,按中國石化轄區(qū)水上市場供應狀況,水上市場占有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增加6萬噸銷售量。專家坦言,兩大集團逐水掘金,必須要解決如下八大問題,而且誰解決得早,誰就能從容不迫地從廣闊的水上市場中掘走第一桶金。這八大問題是:

一是加大網點投資力度

加強對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重點的內河、內江、湖泊和沿海區(qū)域的水上網點建設,用較快時間完成對重點水域網絡布局和優(yōu)化。對現有銷售不明顯的水上網點實行關停并轉,減少資源浪費;對具有良好的 市場發(fā)展 潛力的水上加油站,通過投資、改造和技術升級等形式,提升水上油站的船只靠泊能力、發(fā)油硬件設施及油站外觀形象,提高單站銷量;對設立在交叉水域的不同省市區(qū)公司之間的水上加油站按屬地原則進行資產無償劃轉,降低內部競爭程度。

二是多途徑開展競爭合作

通過對轄區(qū)內水上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的調查 研究 ,根據水上銷售業(yè)務毛利水平低、建站成本投入大特點,將收購、租賃現有社會水上網點,作為擴大水上零售網絡的主要手段,以減少競爭對手和維護銷售通路安全;也可以參股、控股等形式實行經營聯(lián)合,擴大銷售通路。

三是增加網點服務功能

經常性地開展客戶問卷調查,盡量貼近和掌握客戶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推廣水上業(yè)務服務規(guī)范,為水上作業(yè)船只提供自來水,為船員提供醫(yī)療、理發(fā)、攝影、輪機管理與檢修、小商品超市、郵箱、航道圖服務,從情感營銷、特色服務、服務范圍、文化營銷服務上下功夫,培育以"精心 研究 市場、精心打造品牌、精心管理網點、精心服務客戶"為核心內容的企業(yè)文化,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在客戶心目中的美譽度。

四是優(yōu)化業(yè)務管理體制

對重點水域大中型水上加油站給予銷售價格、改造資金等方面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傳播力的超大型水上加油站。對部分省市區(qū)內河水域水上加油站,實行合伙承包、夫妻站等多種形式的改革探索。

五是建立市場協(xié)調機制

首先是企業(yè)內部要做好交叉水域、水陸之間、上下游之間的水上加油站,加強銷售價格協(xié)調;其次是要做好與自然水域內的主要水上銷售商的價格協(xié)調,通過建立有效的價格協(xié)調機制,提高盈利水平和經營質量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控制力。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合作,利用質量和品牌優(yōu)勢,引導市場最終實現合作雙贏。

六是推動油站科技創(chuàng)新

選擇具備較好條件的水上加油站,推動硬件設備科技創(chuàng)新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推廣油料銷售自動控制管理系統(tǒng),實現水上加油業(yè)務集檢測、發(fā)油、掃線、統(tǒng)計、 分析 、通訊一體化,大幅度提高發(fā)油速度和降低船舶停泊時間。

七是加快水上專才培養(yǎng)

首先是在各省市區(qū)公司零售管理部設立專職崗位,負責水上加油網點建設、銷售協(xié)調等工作;其次是借鑒國外內水上加油站成功的作業(yè)經驗,編寫水上加油站站長培訓教材,對現有水上加油站進行培訓;第三是在加快站長和員工隊伍培訓,實行執(zhí)業(yè)持證制度。

八是推動市場環(huán)境治理

協(xié)助政府部門做好水上加油業(yè)務資質治理和加大打擊水(海)上走私活動力度,凈化市場環(huán)境。

二、我國成品油水上運輸情況

去年,全國海運進口原油1.1億噸,增加2300萬噸,同比增長37%,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我國海運原油進口量占全國原油進口量的95%以上,海運原油正在為滿足國內原油消費需求發(fā)揮主導作用,為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不懈努力,特別是寧波、舟山、青島港在為保障國內原油供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國內陸產原油下海油運量減少,海洋油運量有所增長。國家對原油流向進行重新配置,大慶油田下海量減少。我國海洋油產量為約2400萬噸,較上年小幅增長。沿海海洋油一程運輸量約為1800萬噸,較去年增長18%,二程中轉運輸量為約400萬噸,較去年增長30%左右。

甬滬寧沿江管道開通,造成油輪運力失衡。6月份甬滬寧管道開通后,二程海進江運輸貨源減少,沿海二程運輸出現船多貨少局面。中海油運及南京長江油運公司對二程運力進行了結構調整,及時調配內外貿兼營船的投入,達到船貨相對平衡,保證國內原油運輸。

成品油運輸量上升,市場競爭激烈。我國成品油消費大幅抬升,原油加工總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4.4%,水運運輸量相應增加。運力大于運量,市場競爭態(tài)勢比較緊張。

第四節(jié) 行業(yè) 發(fā)展動態(tài) 分析

一、原油加工量及成品油產量增長幅度較大

我國海上石油天然氣開發(fā)工作截至2003年底,中國海油所屬中國近海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7505萬噸、天然氣325.32億方。近5年來原油產量增長迅速,從1999年的1617萬噸增加到2224萬噸,天然氣產量基本穩(wěn)定。2004年中國海油將新投產8個油氣田,在生產油氣田將達37個,其中中外合作油氣田21個,國內合作油氣田1個。中海油公司年產原油將達2345萬噸,年產天然氣51億方。

我國近海油氣田的開發(fā)目前主要集中在渤海、珠江口、瓊東南、鶯歌海、北部灣和東海六個含油氣盆地,已形成了四個油氣開發(fā)區(qū):渤海油氣開發(fā)區(qū)、珠江口油氣開發(fā)區(qū)、南海西部油氣開發(fā)區(qū)和東海油氣開發(fā)區(qū)。投入開發(fā)的油氣田有32個,油田共25個;其中合作油田16個,自營油田13個。

二、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我國石化 行業(yè) 深加工能力的提高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使得燃料油產量從1991年的3200多萬噸大幅縮減至2004萬噸,與此同時消費量卻穩(wěn)步增長,這導致了國內燃料油消費大量依賴進口,數據顯示,燃料油凈進口量為2300萬噸,占當年總消費量的53%,而在1991年這個比例只有1.5%。實際上,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亞洲燃料油市場的大買家,盡管如此我國在價格上仍然沒有發(fā)言權,只能被動地接受新加坡普氏價格。多年來這給相關企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其中主要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源于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從歷史上看,國際燃料油價格波動很大,2001年11月新加坡現貨FOB價為每噸96美元左右,而現在價格已經達到200美元/噸左右,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價格整整漲了一倍多。由于國內只有少數企業(yè)能參與外盤保值,而大部分企業(yè)缺乏有效的保值工具,從而損失慘重。以電廠為例,當燃料油價格到達1700/噸-1800元/噸時,電廠利潤幾乎為零,只能依靠政府補貼,而更多的普通中小企業(yè)只能限產、停產甚至關門。

其二,源于國際油價被惡意操縱。目前,新加坡普氏價格幾乎完全操控在幾個大油商手中,比如新加坡興隆、BP、摩根士丹利等,由于目前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燃料油買家,幾個大油商利用中國市場只進口不出口的半封閉市場狀況,通過國際期貨買賣手法,聯(lián)手造市抬價,結果往往是中國油輪在新加坡裝船之前,新加坡普氏價格馬上上漲,裝船之后,則即刻下跌。這導致了燃料油進口成本的增加,從而轉嫁到了國內相關企業(yè)的頭上。

第五節(jié) 中國燃料油 行業(yè) 現存問題

一、企業(yè)布局分散,規(guī)模偏小

目前,全國共有原油加工企業(yè)130余家,除西藏、海南、云南、貴州以外的省、市、自治區(qū)都建有煉廠。18套乙烯裝置分布15個城市。而美、日、韓等石化工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國家,石化工業(yè)布局相對比較集中,如美國休斯頓附近集中了2.5億噸/年的煉油能力和500萬噸/年(7座工廠)的乙烯能力,分別占全美國的30%和20%;日本的千葉有5座乙烯廠,生產能力240萬噸/年,占日本總能力的31%;韓國有32%的煉油能力和46%的乙烯能力集中在蔚山。

全世界煉廠平均規(guī)模約540萬噸,其中最大煉廠規(guī)模4085萬噸,最大單套蒸餾能力1250萬噸;而我國煉廠平均規(guī)模僅160萬噸,最大煉廠規(guī)模只有1350萬噸,最大單套蒸餾能力只有800萬噸,均低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16個乙烯生產企業(yè)的18套乙烯裝置,平均規(guī)模不足25萬噸,最大單系列只有48萬噸,而世界平均規(guī)模1996年就已達到45萬噸,最大單系列規(guī)模為116。

二、總體技術水平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差

我國石化工業(yè)的總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大部分煉廠和乙烯裝置的能耗、物耗指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國外煉廠一般原油加工損失率小于1%,而國內煉廠平均原油加工損失率為1.33%。特別是一些地方化工企業(yè),其工藝技術和原料路線仍停留在國外六、七十年代水平。

我國從七十年代開始先后重復引進了17套大中型乙烯裝置,19套聚丙烯裝置,18套聚乙烯裝置,11套環(huán)氧丙烷裝置等等。這些引進的大型技術裝備,至今國產化的程度仍較低,技術改進較少,在引進若干年后,其產品性能、消耗指標又落后于國際水平,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不夠。

石化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低還表現在自主開發(fā)的專利技術少,高新技術和產品應用開發(fā)薄弱。目前,國內石化 行業(yè) 每年申請的技術專利數遠小于國外公司在我國申請的專利數;國內自行開發(fā)的多數高新技術僅停留在小試或中試水平上,往往只拿到一些試驗產品,實現工業(yè)化的較少;新產品的應用開發(fā)缺少市場化機制。在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差距更大。

三、國內石油資源短缺,石化產品市場需要

我國從80年代開始進口原油,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9年國內加工原油1.76億噸,其中加工進口原油3773萬噸。從未來發(fā)展趨勢看,全球油氣供應相對充足,而國內油氣資源相對不足,供需矛盾越來越大。

在油品上,目前生產總量基本上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但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柴汽比不適應國內市場需求,國內生產柴汽比是1.67:1,而市場消費柴汽比為1.83:1.二是部分石油產品質量和數量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潤滑油、燃料油和重交瀝青表現尤為突出,我國進口潤滑油18萬噸,進口重交瀝青147萬噸。三是我國汽、柴油的質量標準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難以適應越來越嚴格的環(huán)保和國際市場要求。

在化工產品上,三大合成材料和有機化工原料的市場占有率只有一半,需要大量進口。主要石化產品進口量為:五大合成樹脂872萬噸,合成纖維原料251萬噸,合成纖維104萬噸,合成橡膠25萬噸,合計進口量達1252萬噸。三大合成材料中合成樹脂專用料產量少,檔次低,共聚產品少;合成橡膠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落后,丁苯橡膠、丁腈橡膠、乙丙橡膠及熱塑性彈性體的產量、牌號偏少。

在有機原料方面,不能滿足下游精細化工發(fā)展的需要,石化工業(yè)與傳統(tǒng)化學工業(yè)的銜接和結合不夠。

四、人員和債務負擔沉重,資產利潤率低

我國石化企業(yè)人數是規(guī)模相當的國外公司的數十倍,勞動生產率低。新建和改擴建項目資本金比例低,企業(yè)資產負債率高。管理薄弱,約束機制不健全,規(guī)模不經濟等原因,又造成一些不良資產。企業(yè)辦社會,形成了一批非經營性資產。加上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導致產品成本偏高,資產利潤率較低。

五、中國燃料油消耗量

我國燃料油的主要消費地區(qū)集中在華南、華東地區(qū),占全國消費總量的71%左右。另外,東北占14%,華北占10%,華中占5%。華南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占該地區(qū)消費量的80%。華東主要是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占該地區(qū)消費量的72%。

在我國燃料油市場中,廣東省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廣東省是全國燃料油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幾年全省的燃料油需求均保持在1000萬噸/年以上的水平,占全國燃料油總需求量的1/4到1/3.在進口方面,歷年廣東省的燃料油進口占全國進口量的比例在50-80%之間,進口燃料油是廣東市場供應的主要渠道。據海關統(tǒng)計,廣東口岸共進口燃料油1572.3萬噸(含奧里乳化油),價值2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0.2%和39.6%。燃料油進口量、值分別占廣東口岸成品油進口量、值的96.4%和91.9%。廣東燃料油進口主要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進口1385.5萬噸,同比增長15%,占進口總量的88.1%;進入保稅倉庫的燃料油有152.8萬噸,增長68.9%。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升的影響,燃料油價格也隨之上漲。廣東口岸進口燃料油的平均價格為184美元/噸,比上一年的159美元/噸價格上漲了16.1%。燃料油進口主要產地為新加坡、韓國和俄羅斯。廣東口岸分別自新加坡、韓國進口燃料油462.5萬噸、321.8萬噸,分別增長33.8%、7.3%;從俄羅斯進口255.1萬噸,下降18.4%,自上述國家的進口量合計為1039.4萬噸,占進口總量的66.1%。

廣東省內具有燃料油經營資格的貿易公司有數百家,此外還有大量的燃料油終端用戶。從事燃料油貿易的公司組成形形色色,數目眾多,國家、集體、私人公司互相競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在燃料油市場上取得優(yōu)勢地位。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廣東燃料油市場是一個近似于完全競爭的市場。

六、期貨品種開發(fā)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石油消耗量持續(xù)增加,目前1/3左右依靠進口,其中燃料油更是一半靠進口。國內燃料油80%通過廣東口岸進口,大部分消費也集中在廣東地區(qū),所以當地相關企業(yè)對規(guī)避燃料油現貨市場風險的需求很迫切。其實,這種情況在全國也很普遍。雖然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yè)也能從事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但畢竟國內市場的供需有自身的特點,這是國際期貨市場無法完全替代的。

原油 行業(yè) 企業(yè)熱切期盼上海期交所燃料油品種能盡早上市。目前,國際燃料油市場以新加坡報價為標準,但這并不完全貼近國內企業(yè)的需求,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期貨市場,那么相關企業(yè)就可以有效地進行原料成本的管理,合理安排生產,增加管理風險的手段。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

上一篇:家庭衛(wèi)生殺蟲劑產品生產技術發(fā)展趨勢分析
下一篇:酒精制造行業(yè)國際和國內市場分析

單位信息

單位名稱:北京中政國宏社會經濟咨詢中心

單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國宏大廈23層

郵政編碼:100038

開戶銀行:北京建行萬豐支行

銀行賬號: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手機(同微信): 18600227098 18618365620

聯(lián) 系 人:李春風 扈蘊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