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煤炭 行業(yè) 供給預測
根據國務院發(fā)展 研究 中心完成的“中國煤炭需求(國內)預測模型”的 分析 ,2007年國內煤炭需求為208573萬噸,同比增加14515.1萬噸,增長7.48%。國內煤炭需求增速繼續(xù)減緩。
煤炭需求量按季度遞增,一季度最小,為48962萬噸,四季度最大,為55628萬噸。煤炭需求增速則成按季度遞減態(tài)勢,一季度最大,達8.7%,四季度最小,僅為6.6%。
國內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與宏觀經濟的軟著陸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煤炭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天然氣等替代能源使用的增多以及交通運輸、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用煤的減少也導致了煤炭需求增速的減緩。與06年GDP的預期增速8.6%相比,06年煤炭需求彈性系數將低于1。
2007年煤炭消費將進一步集中,電力、鋼鐵、石油加工、水泥、化學原料五大 行業(yè) 用煤比重將達到79.8%,其中電力(火電)用煤比重繼續(xù)穩(wěn)步增加,將達到50.5%,增長貢獻高達57.5%,電力用煤依然是煤炭需求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煤炭、焦炭的出口將繼續(xù)實行配額管理。國際煤炭市場供應良好,價格預計在50美元/噸波動,煤炭出口繼續(xù)走低,全年預計低于8000萬噸;焦炭價格繼續(xù)低位徘徊,焦炭出口將穩(wěn)定在1500萬噸的水平。同時,煤炭進口穩(wěn)步增加,動力煤進口關稅的下調及國際煤炭價格的走低,促使動力煤進口成為主要增長動力,但煉焦煤和無煙煤仍是主要進口煤種,預計06年煤炭進口量將達3000萬噸。
綜合國內需求和進出口的預測結果,預計我國煤炭的總需求量(總需求量=國內煤炭需求+煤炭出口量+焦炭出口折合量-煤炭進口量)將達到215073.1噸,同比增加13415.1萬噸,增長6.65%,增速同比進一步減緩,也低于GDP增長速度。
規(guī)模企業(yè)煤炭產量繼續(xù)穩(wěn)步增長, 行業(yè) 增長景氣及效益景氣將持續(xù)平穩(wěn)運行。綜合規(guī)模企業(yè)煤炭產量及價格預測 分析 ,預計2007年煤炭 行業(yè) 規(guī)模企業(yè)收入將達到6031億元,同比增長10.6%,而利潤將達到594億元,同比增長11.6%,利潤率為9.85%。
1990~2005年中國煤炭生產結構
煤炭總產量 | 國有重點 | 國有地方 | 鄉(xiāng)鎮(zhèn)煤礦 | ||||
---|---|---|---|---|---|---|---|
年份 | 億噸 | 數量 | 比例 | 數量 | 比例 | 數量 | 比例 |
1990 | 10.79 | 4.8 | 44.49 | 2.05 | 19 | 3.94 | 36.5 |
1991 | 10.87 | 4.81 | 44.2 | 2.04 | 18.72 | 4 | 36.8 |
1992 | 11.14 | 4.83 | 43.3 | 2.03 | 18.2 | 4.29 | 38.51 |
1993 | 11.51 | 4.58 | 39.78 | 2.04 | 17.72 | 4.89 | 42.5 |
1994 | 12.3 | 4.69 | 38.12 | 2.06 | 16.75 | 5.55 | 45.13 |
1995 | 12.92 | 4.82 | 37.32 | 2.13 | 16.51 | 5.97 | 46.17 |
1996 | 13.74 | 5.37 | 39.1 | 2.22 | 16.16 | 6.15 | 44.74 |
1997 | 13.25 | 5.29 | 39.93 | 2.26 | 17.03 | 5.7 | 43.04 |
1998 | 12.33 | 5.03 | 40.9 | 2.13 | 17.27 | 5.36 | 43.47 |
1999 | 10.44 | 5.13 | 49.13 | 2.14 | 20.5 | 3.17 | 30.37 |
2000 | 12.5 | 5.36 | 42.88 | 1.94 | 15.52 | 5.2 | 41.6 |
2001 | 13.1 | 6.3 | 48.09 | 2.2 | 16.79 | 4.6 | 35.11 |
2002 | 13.9 | 7.11 | 51.15 | 2.63 | 18.92 | 4.18 | 30.07 |
2003 | 16.08 | 8.08 | 50.25 | 2.83 | 17.6 | 5.17 | 32.15 |
2004 | 14.39 | 6.92 | 48.14 | 2.49 | 17.25 | 5.01 | 34.87 |
2005 | 14.64 | 7.11 | 48.76 | 2.53 | 17.21 | 5.03 | 34.32 |
上一篇:格拉辛紙國內市場現狀分析及發(fā)展預測
下一篇:種子加工機械產品進出口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