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汽車零配件進口情況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進口數(shù)量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進口情況
2000年-2004年我國汽車零配件進口值
上半年汽車工業(yè)零配件分國別進口金額
單位:美元
(二)汽車零配件進口數(shù)量變化因素 分析
問題之一在于整車市場,短期產量過剩將會導致整車市場增速放緩。整車市場高速增長是預料之中的,但沒有預料到增長來臨的時間這么快,增長幅度會這樣大。但是這樣的增長難以維繼。在高速增長的市場上,暫時的生產能力過剩是不可避免的,轎車廠商應該注意平衡這種過剩和潛在銷售損失之間的關系。
另一個問題是,中國零部件市場結構繼續(xù)分化、分散。在中國地圖上,將中國汽車市場劃分為東北、華中和華南等幾個產業(yè)集群。在中國市場,許多零部件廠商只能為一到兩家整車廠商供貨,而且并非獨家供貨。這樣的分散意味著,如果你給上海大眾供貨,你就不能給東風集團供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干預,市場不夠完全開放等原因造成的。
而國外零部件廠商如果選擇合資整車廠作為合作伙伴,會在利益方面有所分歧。中方廠商處于當?shù)卣约爱數(shù)亟洕鷫毫χ?,決策中,要考慮當?shù)谿DP增長、財政收入、就業(yè)形勢等多方面因素,同時,整車廠商不僅是汽車制造商,也是當?shù)睾图瘓F汽車零配件制造商增長的動力。而且,大多數(shù)零配件供貨商由中方伙伴全部或部分投資,在條件均等的情況下,中方首選集團成員,其次選擇靠近裝配線的企業(yè),最后才選擇其他企業(yè)。而國外廠商則有著完全商業(yè)化的背景,期望整車廠商能根據最優(yōu)惠的報價采購配件。事實上,盡管市場化的程度在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地方和集團保護主義政策,導致質量低、價格高的企業(yè)被選用。
二、進口汽車零配件產品結構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進口產品結構
汽車零配件進口值遠大于出口。相比較而言,目前零配件進口增長速度遠遠快于整車進口的增長速度,而市場對于整車需求迫切乃不爭的事實。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政策有意向進口零配件傾斜,大幅度增加零配件進口配額,抑制整車進口。
2005上半年汽車工業(yè)零配件進口金額情況
單位:美元
(二)進口產品結構的變化因素 分析
現(xiàn)代化汽車零部件生產與管理都是以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基礎的,生產過程自動化、工具裝配、檢測儀表廣泛應用計算機數(shù)控、加工中心和機器人,保證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動化,應用先進的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做到成本最低,質量最高的優(yōu)化目標。以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為首的整車制造商由傳統(tǒng)的縱向經營、追求大而全的生產模式逐步轉向精簡機構、
以開發(fā)整車項目為主的專業(yè)化生產模式。各大汽車公司在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同時,逐漸降低了汽車零部件的自制率,實行精益生產方式(Lean Production)。
我國汽車產業(yè)現(xiàn)行主要政策規(guī)定:對進口汽車有數(shù)量限制,整車進口平均關稅為55%,其中轎車、輕型車整車進口征收80%-100%的進口關稅,零部件進口平均關稅為35%。我國現(xiàn)行零部件國產化政策是:零部件100%進口、國產化率為0時,關稅為50%;國產化率達到40%,關稅為30%;國產率達到60%,關稅為24%;國產化率達到80%,關稅為20%。WTO的主要條款與我國現(xiàn)行汽車 產業(yè)政策 差距較大,這將會給我國汽車工業(yè),尤其是汽車零部件工業(yè)帶來較大的影響:價格競爭中我國汽車零部件 行業(yè) 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yè)的整體配套能力難以滿足技術競爭的要求;汽車服務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市場的國際化將會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市場營銷能力提出嚴峻挑戰(zhàn)。加入WTO對汽車零部件工業(yè)帶來的后果是:零部件國產化率降低,市場占有率下降,零部件產品結構調整將受到影響,許多零部件企業(yè)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虧損,甚至難以生存,部分零部件企業(yè)將會被淘汰。
第二節(jié) 汽車零配件出口情況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出口數(shù)量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出口情況
2004年,由于國內汽車整車市場的“理性回歸”,仿佛車市在瞬時由賣方市場轉變?yōu)橘I方市場,市場行情的低迷,一方面減少了整車企業(yè)對零部件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整車價格不斷下調,使占整車成本70%-80%的零部件采購成本成為整車企業(yè)壓縮成本的主要對象,零部件企業(yè)成為價格下調的轉嫁對象,另外,近年來,鋼鐵、能源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零部件企業(yè)受到上下游企業(yè)的共同擠壓,利潤開始下降,據商務部最新統(tǒng)計,2005年第一季度,我國汽車 行業(yè) 利潤同比下滑約100億,下滑近6成,其中,汽車零部件 行業(yè) 出現(xiàn)10年來首次利潤下降。
國內市場形勢的嚴峻,促使零部件企業(yè)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2005年1-6月份,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49.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0.8%,其中行使系統(tǒng)零部件增長最為迅速,達74.5%,其次為車身及其附件零部件產品和汽車制動系統(tǒng)零部件也保持較快增長。
2005年1-6月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增值狀況
單位:萬元
(二)汽車零配件出口數(shù)量變化因素 分析
中國汽車零配件工業(yè)已有一定基礎,零配件先于整車打入國際市場,在我國整個機電 行業(yè) 產品的出口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出口格局上,我國零配件產業(yè)采取“全方位、多元化”和“重點市場、重點產品、重點突破”的戰(zhàn)略方針,目前已出口到10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產品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逐年增多。出口企業(yè)已形成了國有外貿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和國有生產企業(yè)“三位一體”的體系結構,出口企業(yè)組織結構日趨合理。
海關相關人士日前在 分析 我國汽車零配件出口形勢時指出,盡管一直保持增長勢頭,但有四方面的不利因素仍值得關注。
據海關有關人士 分析 ,這四個不利因素包括:一是人民幣升值造成汽車零配件出口利潤萎縮;二是貿易壁壘將制約汽車零配件出口;三是知識產權保護制約了汽車零配件出口;四是出口企業(yè)規(guī)模較小,實力有待發(fā)展。
二、出口汽車零配件產品結構 分析
(一)汽車零配件出口產品結構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我們以200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來看,行駛系統(tǒng)零部件產品在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比重中一直占有較大份額,機動車車用新的充氣橡膠輪胎其中重要的出口產品。據有關資料顯示,入世后,我國出口輪胎貨值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4年出口貨值超過15億美元,預計今年將超過20億美元。
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出口產品結構
2005年1-6月份,行駛系統(tǒng)零部件的出口額比重繼續(xù)占有最大份額,與同期相比,比重提高了近3個百分點,達47.8%。而汽車電子電器及以儀表產品的出口額比重則略有下降。
我國近年來濾清器產品出口交貨值增速達近70%,而蓄電池和其他汽車電器企業(yè)產品出口交貨值則只保持24%-26%的增長速度,低于零部件產品出口交貨值平均增長水平。
(二)出口產品結構的特點 分析
在出口產品結構上,我國汽車零配件產品的出口具有兩大特點:
1、出口仍然以傳統(tǒng)商品為主
目前,我國汽車零配件出口的傳統(tǒng)商品隨著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品種的不斷豐富,在國際市場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同時還具有很大的出口潛力。
一些產品由于以前質量達不到西方國家的技術標準,因而得不到出口到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許可,但是隨著我國企業(yè)市場意識和質量意識的提高,企業(yè)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注意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規(guī)則和方法,積極申請進入歐洲CE標準以及美國SAE或DOT標準等各種質量認證體系。這樣,我國汽車零配件出口的傳統(tǒng)產品不但可以繼續(xù)占領傳統(tǒng)市場,同時也開辟和進入了新的市場和地區(qū)。
在眾多的零配件企業(yè)都已逐步得到國際上要求的各種質量體系認證的同時,我國零配件企業(yè)還在產品外觀以及包裝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適應發(fā)達國家商家的要求。這樣,即使產品的功能沒有增加,仍能取得很好的銷路。
就產品而言,技術含量中等的部分關鍵零配件已經做到成本低、質量好、產品水平中上,并具有一定的開發(fā)能力,如等速萬向節(jié)、手動變速器、汽車音響、電線束、空調器等,能為國內車型大批量配套,并且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有些技術含量屬于一般,但是成本很低的產品,如減振墊、無石棉缸墊、活塞、活塞環(huán)、軸瓦、氣門、三濾、散熱器、機油泵、火花塞、消音器總成、內外后視鏡、汽車座椅等,也具備了國際競爭力。但是也有一些產品由于成本和技術的因素而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如減震器等。
2、出口一部分附加值較高的產品
我國汽車零配件的出口經過十幾年的扶持和引導,已逐步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含量及附加值較高的產品轉移,出口的商品結構正逐步向合理方向調整。
有一部分汽車零配件產品,以前我國企業(yè)根本無力生產,主要依賴于進口。通過技術和設備的引進,目前不僅能夠完成這些產品的進口替代,而且還實現(xiàn)了出口。這部分產品主要是一些對機械加工精度要求高的產品,例如,汽車的傳動件和制動件等。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中經縱橫 市場 研究 觀點,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資依據或執(zhí)行標準等相關行為。如有其他問題,敬請來電垂詢:4008099707。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