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科技部核聚變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合作專項磁約束核聚變能發(fā)展研究(以下簡稱ITER專項國內(nèi)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指南項目”專項啟動會。根據(jù)安排,專項啟動會之后,各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陸續(xù)組織召開項目啟動會。
11月22日,由華中科技大學牽頭承擔的“外加三維磁場對托卡馬克等離子體約束的影響和優(yōu)化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武漢召開;11月24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的“聚變堆相關邊界局域模主動控制技術及機理研究”和“面向ITER的邊緣雜質(zhì)輸運和壁材料腐蝕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合肥召開;11月25日,由核工業(yè)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承擔的“面向聚變堆的高約束模式實驗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成都召開;11月26日,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分別牽頭承擔的“CFETR等離子體排灰氣中氚回收與再循環(huán)技術研究”和“CFETR增殖包層氚提取與測量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綿陽召開;11月3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承擔的“聚變等離子體三維物理及邊界磁場主動控制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合肥召開;12月8日,由華中科技大學牽頭承擔的“磁阱型磁壓縮聚變裝置的概念設計與關鍵技術預研”項目啟動會在武漢召開。核聚變中心相關人員、項目責任專家、項目承擔單位領導、項目專家組成員、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及項目骨干等參加了會議。
項目啟動會上,趙靜副主任結(jié)合目前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就展”,介紹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核聚變能源發(fā)展的關心,介紹了科技計劃管理改革、ITER專項國內(nèi)研究部分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改革后項目的相關管理要求,同時強調(diào)項目承擔單位應進一步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及法人主體責任。各項目責任專家均表示作為核聚變中心指定的責任專家會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為技術路線把好關并監(jiān)督好項目任務的執(zhí)行。各項目承擔單位均表示將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全面支持,切實貫徹落實法人主體責任。各項目/課題負責人對項目/課題背景、研究內(nèi)容、技術路線、任務分解、實施管理等作了重點匯報,項目責任專家和與會專家對項目與課題進行了交流,并討論、確認了項目承擔單位編制的“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方案”,為項目組織實施奠定了良好的開端。
ITER專項國內(nèi)研究2017年度第二批指南項目重點圍繞未來ITER/CFETR科學實驗的目標,加強理論、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的緊密結(jié)合,在EAST、HL-2A、J-TEXT上安排先行重要科學問題的相關實驗,演練若干有我國特色的、能為ITER/CFETR提供重要實驗數(shù)據(jù)的參考運行模式,培養(yǎng)未來主持和參與ITER/CFETR科學實驗的物理人才隊伍,為未來聚變堆的科學實驗奠定基礎。